峰峰矿区新闻>>峰峰头条新闻>>

邯郸市峰峰矿区全域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2019-08-02 07:44:4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量村定制”破解“污水靠蒸发”

——邯郸市峰峰矿区全域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张家楼村生态湿地一角。该村利用地势落差建立无动力污水收集系统,通过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三级处理后,实现污水就地处理、资源化回用。 记者 刘剑英摄

□记者 刘剑英

与生活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程相比,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里子”工程,因投入大、施工复杂、后期运维难,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多年来,“污水靠蒸发”是许多农村面临的尴尬现实。

如何啃下“硬骨头”,做好“里子”工程?去年以来,邯郸市峰峰矿区把污水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将全区157个村分为城区周边村、重点镇周边村、傍水周边村和一般村四类,“量村定制”污水治理方案,因地制宜推进污水治理和资源化回用。截至目前,全区已有68个村完成污水治理工程,预计今年10月底完成全域农村污水治理,“污水靠蒸发”将成为历史。

分类施策 全域治理

10多平方米的水池内,一条条金鱼欢快地游动,周边绿树成荫,芳草依依……7月8日上午,邯郸市峰峰矿区新坡镇大潘村党支部书记王新海领着记者去看污水处理终端,没想到竟走到了一处小游园。

“没错,就是这儿。”王新海笑着说,“咱们脚下4米深的地方就有沉淀池、发酵池、贮水池,再经过微生物净化、植物根系吸附等工序,出水几乎闻不到味儿,不仅能浇地,还能养鱼。”

在全域农村污水治理方案中,大潘村被列入傍水周边村一类。该村380户1480人,日产生生活污水50多吨,通过引进智能一体化终端处理设施,目前日处理污水能力达80吨,出水水质达一级A标准,可直接排入非饮用水源区。

“智能化终端设施靠电力运行,每年电费需1万多元,全部由村集体负担。”王新海表示,村里光伏电站每年有15万元集体收入,能够保障污水处理设施后期运营投入。

峰峰矿区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又是典型的工农交叉、城乡交错的老工矿区,辖11个乡镇157个村,农村人口约占全部人口的40%,每年产生生活污水300多万吨,处理率不足10%,这些污水绝大部分自然蒸发或渗入地表,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对周边河流、水体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峰峰矿区区委书记牛颖建介绍,邯郸市三大水源地中有两个在矿区,保障饮水安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治理农村污水,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然而,治理绝非易事。

峰峰矿区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排放点位分散,统一收集困难。“把157个村分为城区周边村、重点镇周边村、傍水周边村和一般村四类,通过采取并入城区和重点镇污水处理管网、智能一体化处理、利用地形落差的无动力处理等4种模式,最终实现全域污水治理。”牛颖建说。

对主城区周边和靠近中心镇的30个村,峰峰矿区将其产生的污水就近并入市政管网或乡镇污水处理厂管网统一处理。对傍水周边村,采取“三格化粪池处理+FBR净化槽+生态滤池”的智能一体化处理模式,并利用截污、拆违、取缔污染企业等手段源头防控,2018年共取缔周边养殖场149家,关停污染企业4家,堵塞排污口33个。对山区远郊村,发挥地形落差大的特色,采用生物处理与生态处理工程的复合处理技术,打造村庄湿地景观。

量村治污 精准施策

7月8日下午,在峰峰矿区生态环境分局水资源管理科办公室,记者对“量村定制”有了真切感受:全区11个乡镇、148个村(不包括9个纳入棚改的村庄)的污水治理方案,整齐有序地摆放在文件柜内。

随机抽出几份治理方案,记者注意到,每份方案都详细记录着村庄人口、户数、厕所形式、人均用水量、污水排放情况等信息,还有村庄航拍图、拟建处理终端位置图、生活污水流向图。

“这些信息是我们和专家团队花4个多月时间,翻越沟沟坎坎,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峰峰矿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张清强告诉记者,去年6月到10月底,他们聘请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专家团队和专业测绘队伍,从了解村庄基本信息、测量高程到确定污水处理终端点位、监督施工质量,每个村庄最少跑了4趟,以确保实现“一村一策、一村一治、一村一量、一村一价”。

依据详实的调查信息,精准计算污水日产量,组织专家反复会商论证和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并经村委反复核实、加盖公章,由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峰峰矿区148份“量村定制”的污水治理方案才最终“出炉”。

治理方案充分考虑了污水治理设施运营问题,确保建管并重、长效运行。

“大潘村治理模式虽然效果好,但每年1万多元电费,对缺乏集体收入或集体收入薄弱的村庄来说,显然难以承受。”张清强说,利用地势落差,他们在110个村重点推广无动力生物处理模式,经过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三级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一级B标准,实现污水就地处理、资源化回用。

走进彭城镇张家楼村,村口一处菜园内,西红柿、茄子等蔬菜长势喜人。说起自家的1亩多菜地,68岁的村民赵庭楼喜上眉梢:“以前这是块旱地,种点玉米也是望天收,今年有了水,全种上了蔬菜。”

“浇地用水就是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整个处理过程不耗电、不花钱,也不需要专人管护。”张家楼村党支部书记郝保平解释,村里地势落差达十几米,利用“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实现污水无动力收集,再通过终端三级处理,污水就变成了能灌溉农田的清水。

峰峰矿区生态环境分局水环境管理科科长庞芳介绍,实行无动力生物处理模式,技术人员要根据村庄高程判断污水流向和走势,找到村庄最低点,确定终端设施位置,再根据生活污水产生量确定污水管网、沉淀池等规格,最后才能施工。“有的村庄地势起伏较多,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多处终端位置,最多的一个村设置了7处小型终端。”

借水生财 乡村蝶变

“管网埋在地下1.5米左右,越过冻土层,保证一年四季都能正常运行。”7月8日,峰峰矿区彭城镇街王庄村,2600余米的污水管网铺设工程已近收尾,本月底污水处理终端设施将开始试运行。

“今年打算换个水冲式马桶,再装上太阳能热水器,以后随时都能洗澡了。”即将告别污水横流,和城里人一样用上干净的水冲式厕所,让双合山村群众对未来的生活十分期待。

“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政府主要负责主管网和治理终端建设,入户管道等主要靠村民筹工筹劳。”峰峰矿区区长陈珍礼介绍,全域农村污水治理大约需投入3亿元,资金是主要瓶颈。为此,他们对上积极争取政策资金,获得羊角铺地下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综合治理、傍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中央专项资金1亿多元。同时区财政配套1亿元,剩余资金缺口通过群众筹工筹劳、企业捐赠物资等方式筹集。

为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该区实行建设物料集中采购,要求施工企业优化施工方案,明确村“两委”负责协调工程推进中的挖路、拆墙、户内管网等事宜,保障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监管采取区、乡镇、村民代表、监理公司“四保、四督、四验”模式,由四方签字确认后工程方可投入运行。

从污水横流到碧水绕村,环境改善不仅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还为打造生态宜居村庄、推进全域旅游创造了条件。借力农村污水治理,峰峰矿区努力做好“借水生财”文章,因地制宜打造水系景观,发展精品民宿、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峰峰矿区东和村的响堂水镇都会引来许多游客品美食、赏民俗。通过污水治理、筑坝蓄水、街道仿古改造等工程,昔日东和村一条长500多米的臭水沟,如今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景观带,河道两岸聚集了近百家特色美食小店,成为峰峰矿区生态休闲旅游的新地标。去年,东和村接待游客近250万人次,带动本村和周边村群众就业近千人,实现旅游收入2500余万元。峰峰矿区响堂生态谷、张家楼艺术公社、太行药王谷、山底地道等一批乡村也精彩蝶变,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截至目前,峰峰矿区已完成68个村庄污水治理工程,其他村污水治理工程正按计划分批推进,预计10月底前完成全域治理目标,使农村生活污水有效管控率达到1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