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矿区新闻>>民生视角>>

河北峰峰新时代文明实践:没有尽头的“幸福接力”

2020-12-17 16:04:09 来源:邯郸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在峰峰,活跃着一群小红帽、红马甲,他们在乡村大讲堂为百姓宣讲新思想,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为“点单”群众提供志愿服务,把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送到百姓家门口……他们就是峰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者。

今年以来,峰峰加快推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按照“中心、所、站”三级体系架构,挂牌成立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8个区级分中心、11个乡镇(街道)级实践所和25个村(社区)级实践站,充分发挥其“理论宣讲服务平台、教育体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科普服务平台、卫生健康服务平台”五大平台作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激发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旺盛的生命力。

理论宣讲飞入百姓家

临水镇小礼堂,峰峰“惠民帮帮团”理论宣讲成员杜良盛正在生动讲述战天斗地的跃峰渠故事,聆听群众无不为之感动和鼓舞。该区以群众需求为核心,以“中心、所、站”为主阵地,传思想、传文化、传政策、传技能,助发展,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区级组建了“新时代新思想惠民帮帮团”,通过“群众点单,我来帮帮”的方式,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企业,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把党的理论政策和“技术经”“致富经”送到群众面前。各实践站、所不断挖掘文化资源,创新志愿服务,用身边人影响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开讲的既有党校讲师、镇村干部也有普通村民,小黑板、大喇叭、“三句半”,充满乡土气息的宣讲方式,把“大道理”做成“小分享”,真正让党的新思想、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志愿服务百草竞春华

“小区里的健身器材坏了,向社区报修后没多久,小红帽就过来维修了,方便得很。”机厂社区居民对志愿者赞不绝口,“小红帽”“红马甲”成了最亲切的称呼。

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开展什么;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全区服务群众的大脑中枢,设在各社区、村民服务中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是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的主干血管,注册的60000+志愿者,则是将爱心服务配送到家的“快递员”。

政府播种,社会浇灌。为做大做优“服务圈”,该区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以基层群体为主体,着力打造“15+11+198+N”志愿服务队伍格局,即15支区级志愿服务分队,11支乡镇(街道)志愿服务队、198支村(社区)志愿服务队。同时,吸收简郸公益、自驾E族等N支社会志愿服务队加入其中,形成了247支志愿服务队伍“全民参与、多元入驻、统一管理、同频共振”的新格局。

今年峰峰共开展志愿活动1000余次,累计服务群众约30万人次。常态服务中心孵化出扎根社区“点单上门”的“爱心中转站”等10个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区级优秀志愿者60余人,为打造“志愿服务之城”奠定了基础。

移风易俗润物细无声

中西佐村小舞台前,快板《办三年》、小品《婆婆也是妈》等移风易俗原创节目送到了村民家门口,吹来了厚养薄葬的文明风。

今年,峰峰制定实施“11333”移风易俗工作机制,即围绕“让移风易俗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1”个总目标,印发“节俭操办红白事”“1”个参照标准,建立红白理事会、志愿服务骨干队伍和新乡贤“3”支队伍,开展文艺演出、公益相亲、先进典型评选“3”项常态活动,完善党员干部移风易俗承诺制度、文明乡风考核标准、处置办法等“3”项制度,倡树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区文明实践分中心、实践所、实践站是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广阔舞台和有力抓手。今年,各分中心、所、站以“我们的节日”“倡文明,颂新风”等为主题,开展各具特色的文艺演出、民俗文化活动60余场;以峰峰矿区建区70周年为契机,开展“我和峰峰的故事”微视频大赛、建区70周年文学艺术网络直播,线上线下观众达20万人次。张国强父女等5人分别荣获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邯郸好人”称号。大社镇翟雷珍家庭被评为邯郸市首届文明家庭。和村镇姚庄村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

文明,因实践而升华;城市,因文明而温暖。在这里,党的声音有宣讲、群众困难有帮扶、文化活动有依托、志愿服务有队伍……峰峰新时代文明实践正在开启一场没有尽头的“幸福接力”,并将秉初心、行恒事,催生文明之花竞相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赵丽、李海霞)

来源:邯郸日报
责任编辑:郭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